close
這是說明為什麼我每天都想請假、不想工作的原因嗎?
但我卻沒有一個可以幫我從憂鬱中走出來的人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站在十五樓的辦公室窗邊,擁有台大博士學位的林安力(化名 )突然轉頭對主持動腦會議的老總說:「我想跳下去。」林安力再也不想忍受失眠、沮喪、生產力降低的痛苦,他手上的軟體專案早拖延許久。他想結束一切。

老總拉住林安力,轉頭吩咐其他開會的同事先出去。他知道林安力病了,「憂鬱症(新聞、網站),八成跑不掉,我是過來人。」他拉了這名優秀員工下樓,攔了計程車,直奔台大醫院,掛精神科看診。

老總救人才 陪憂鬱員工吃午飯

從這天起,這家資本額一億五千萬元、財經雜誌看好前景的軟體公司的總經理天天都有午餐約會,不是為了談生意,而是陪人生正下往沈的博士員工吃中飯。什麼都聊,包括服藥沒、睡了幾小時等小事。不談產能、不談deadline。

午餐約會一吃半年,這位不方便露臉的老總說:「我是在為公司、為社會救一個人才,這成本值得。」

他說得很對。現代社會裡,憂鬱症已是吃掉勞工生產力、社會成本的藍色怪獸。依據統計,台灣正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的人飽受憂鬱症的折磨;甚至,有人估計,每六人就有一人有憂鬱症。

沮喪的員工、低落的生產力、因自殺而中斷的接班人才,正是台灣職場不可忽視的危機,藍色風暴造成的災損,數字驚人。

員工沮喪失能 「比關廠罷工嚴重」

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調查,憂鬱症在廿一世紀已經成為職場疾病的主流,員工沮喪失能,帶給企業的成本損失「比關廠或罷工還嚴重」。

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、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李明濱指出,「世界衛生組織」估計到二○二○年,憂鬱症將成為全球「疾病負擔」的第二位,僅次於心臟血管疾病。

根據研究,員工最常請假的原因中,因為頭痛、胸悶、疲勞、失眠等憂鬱症生理症狀而請假的,僅次於感冒。「只是老闆都不知道而已。」李明濱說。

台中健康管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助理教授葉玲玲研究指出,以流行病學盛行率估算,憂鬱症在台灣造成的經濟成本一年為四百零五億元,其中藥費、醫療照顧等直接成本只占百分之廿二,約八十九億元;但因憂鬱症無法工作造成的生產損失,占了百分之七十六點三,金額高達三百零九億元。這數字十分驚人,比台灣許多縣市一年的預算還高許多。

得了憂鬱症 同情你或不信任你

在美國,因憂鬱症造成的生產損失更是天文數字。「美國醫學會期刊」估計,美國每年因憂鬱症的損失達四十三兆美元,十三兆是直接損失,卅兆是間接損失。其中因為潛在勞動人口過早死亡的損失為八兆,工作場所因缺乏或失去生產力而損失廿三兆。

在辦公室裡,憂鬱症的典型症狀的外顯現象,是記憶力減退、不能集中注意力、沒有動力、步調變慢或忙亂成一團,造成職業功能喪失;同事必須彌補病人在工作上的疏忽和不足。

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報告,因憂鬱症造成的勞工失能年數,比心臟血管疾病還高。但弔詭的是,得心臟病(新聞、網站)的人,不怕別人知道,甚且還獲得同情;但得憂鬱症的人,卻常會擔心,當職場裡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況後,會因而質疑影響工作能力和表現。

例如,打考績的上司、決定案子的客戶、競爭的同事,知道你得了憂鬱症,會同情你?還是從此不再信任你的能力?於是,「說與不說」,有時讓憂鬱症患者更患得患失。

「醫師,我要不要跟老闆說我得了憂鬱症?」一名女性上班族不安地詢問精神科醫師。三總精神科主任江漢光說,對此問題,他不主張「誠實是上策」,原因在於「這個社會對憂鬱症還是汙名化的」,誤解比了解多。

江漢光說,當憂鬱症病人真需要請假休養,甚至住院時,他通常在診斷證明書上輕描淡寫:「失眠、焦慮、頭痛、胸悶」,只寫憂鬱症的「身體化的症狀」,就是絕不寫「憂鬱症」三個字。

診斷書上 絕對不寫「憂鬱症」

江漢光說,這都是為患者心安或飯碗安全著想;有時,他會建議病人乾脆上內科去開診斷書,「避免人家認出精神科醫師的名字」。種種權宜,為的是工作現實問題。

但也不是每個老闆都排斥憂鬱症患者的。劉美娟(化名)在一家國際組織工作,她的外文好,但從無法像同事一樣分擔出國考察的業務,因為她有憂鬱症及恐慌症狀。

她無法忍受搭飛機旅行,一上機就不自主發抖、大口喘氣。有一次她下定決心克服飛行恐懼,結果上機後,她的「喘氣大動作」,讓空服員強制她下機,導致飛機延遲起飛。

即使如此,劉美娟並未丟掉工作。她的主管同意讓她負責內勤事務,麻煩其他同事出差。「因此我不會輕易換工作」,對病症的同理與體諒,也算是員工福利之一吧。

了解憂鬱症 當成專業管理一部分

出版社一名女性主管招考新人,面談時,新人坦率告知:「我是憂鬱症患者,但按時服藥,現在很正常。」新人坦白說明,這是重鬱症離職後的再出發。

女主管說,她暗地為新人的勇氣喝采;再者,考慮工作性質與新人的學經歷,她決定給新人、也給自己一個機會。

歷經半年觀察,女主管說,任何人都有情緒,但是「對壞情緒有病識感的員工反而是安全的」。她也建議,主管不須害怕憂鬱症員工,自己找書看,把了解憂鬱症當成是專業管理知識的一部分;並在職務分配上,適度調整,管理自己的情緒,避免成為員工的壓力來源。

憂鬱症蔓延迅速的年代,如何與憂鬱症及患者共處,找回生產力,或許是當今職場最熱門的管理新課題吧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050119/15/1ehfw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阿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